2025年安保公司最新规定
为推动安保行业规范化、智能化发展,强化服务质量与人员保障,2025年我国围绕安保公司运营管理出台多项新规,涵盖资质管理、人员保障、服务标准、数字化建设等核心领域,具体内容如下:
一、资质与备案管理强化
保安服务公司设立与变更审核进一步严格。法定代表人变更需经原审批公安机关实地核验与材料审查,通过后方可办理工商变更登记。从事武装守护押运的公司,除需满足100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、国有资本占比51%以上等条件外,新增专用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合规性审查要求。跨省提供保安服务的,备案材料需额外附加数字化服务管理方案,备案时限由15日压缩至10日。
二、人员权益保障刚性约束
最高法院明确规定,2025年9月1日起,“自愿放弃社保”“现金补贴代社保”等约定全部无效。安保公司须为全体保安员足额缴纳“五险”,未依法缴纳的,劳动者可解除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,行政部门将强制征缴并追缴滞纳金。同时,明确保安员意外伤害保险投保标准,高风险岗位(如押运、大型活动安保)保额不低于80万元,工伤亡待遇与烈士褒扬待遇衔接流程进一步简化。
三、服务与培训标准升级
培训体系实现标准化管理。岗前培训时长由原30学时增至40学时,涵盖法律规范、应急处置、数字化设备操作等模块,考核合格方可持证上岗。在岗培训实行“月度专项+年度综合”模式,每年累计不少于80学时,消防控制室等特殊岗位须持《消防设施操作员》资格证上岗。服务过程中,监控影像资料留存期由30日延长至60日,涉密信息保密责任纳入公司资质年审核心指标,违规泄露将直接吊销许可证。
四、数字化建设强制准入
数字化能力成为安保公司竞标与资质续期的必备条件。新规要求2025年底前,中型以上安保公司需部署包含人员定位、智能巡更、实时报警的管理系统,小型公司需接入第三方数字化服务平台。系统数据需与属地公安机关监管平台对接,实现隐患排查、应急响应等信息实时同步。符合数字化建设标准的企业,可申请最高500万元的财政补贴,补贴资金从年度50亿元行业专项补贴中列支。
五、考核与奖惩机制细化
建立“日常+年度+信用”三维考核体系。日常考核涵盖仪容仪表、岗位规范等,月度优秀者奖励200-500元;年度考核优秀且无投诉的,可参与全国行业评优。对及时制止安全事故、挽回重大损失的,奖励标准提升至损失金额的5%-10%(最高5000元)。严重违规(如擅离岗位致事故、泄露机密)的,除辞退追责外,将纳入行业信用黑名单,3年内不得参与政府项目竞标。